【消毒餐具的治理整顿更需加强】

来客人了,到酒店、餐馆请吃个饭,客气招待,是人们的习惯选择。不过,如今到饭铺吃饭,即便是行业里一些上星级的地方,人们都会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场景:泡上来的茶,很多时候,首先不是润喉解渴,而是趁着茶水温度高,把面前需要付费的消毒餐具再泡刷冲洗一遍。本该用来解渴的茶水,却用来冲洗本应放心的餐具,说好笑也可,说奇怪也罢,反正成了普遍存在的事实。
  《长沙晚报》昨日报道,一家生产条件配置每日只能洗涤8000套餐具的消毒公司,开张一年多来,非但环评未通过环保验收,还在扩大生产规模。据企业法定代表人称,目前该公司每日清洗餐具2万至3万余套。无需说其他,想想就不难明白,如此“小马拉大车”的生产配置,消费者拿到手中的所谓消毒餐具能放心吗?不是油腻依旧还会有什么?消费者吃饭时不拿茶水重新冲洗,又能怎么做?能说这是消费者在故意讲究、装贵族吗?
  保卫餐桌安全,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在努力,人们有目共睹。从立法层面来看,有了“史上最严食安法”正式实施;从各地专项执法、行政作为来看,更不乏可圈可点的手笔,比如,人们期待已久的农产品溯源机制,就正在各地逐步建立与完善。然而,让人遗憾的一个现象是,在这一安全保卫战中,餐桌安全的“最后一公里”似乎还没打通,让前期的很多努力都白费了。这“最后一公里”就是餐具消毒,从媒体曝光的诸多事例来看,简直是乱象纷呈。
  初看起来,似乎餐具和食品安全没有多大关系,但科学常识告诉人们:常见的肝炎、痢疾、肠道等传染病70%是由于不洁餐具和不卫生食品等导致的;乙肝病毒在120℃高温下还能存活,普通消毒根本无效;残留的油污和清洁剂对人体危害巨大。也正因此,有专家称,“一次性消毒餐具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最大的潜在危险因素之一”。
  无需讳言,在保卫餐桌安全的这“最后一公里”上,我们的监管部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出了不可忽视的问题。揆诸现实,不难看到:一方面是大大小小的餐饮企业或为了遵从有关规定,或为了节省洗碗洗碟的成本,已加入餐具专门消毒的行列;另一方面的情况却是,餐具消毒这一行业的准入门槛低、管理比较松懈,而且很多时候,一些监管部门还在各唱各的调,比如工商,比如卫生,比如环保。因而,就出现了报道所说的怪现状,一些餐具消毒公司即便被有关监管部门下发了整改通知,然而整改了一年多,环评仍未达标,且还继续生产。
  对此,人们会评价,不是执法不严,就是行政作为不力。从某种角度来看确实如此。面对问题,我们更需想出解决的办法。毕竟,专业的餐具消毒已走入餐饮市场之中,人们期待的不是要把它逐出市场,而是如何规范这一行业,不至于让其无序发展。显然,这在于责有所在的各个监管部门,严格依据法律法规采取硬措施、实办法,并形成合力来整治。面对违规的餐具消毒企业,坚决不能心慈手软,该重罚的要重罚,该停业整顿的要停业整顿,发了整改通知书就必须跟紧督办,使其不至于打马虎眼。与此同时,国家应当加大扶持新型餐具产品的力度,改变消毒餐具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大力推广健康卫生绿的环保的一次性餐具品种,例如一次性玉米淀粉餐具,一次性航空水晶餐具等等新能源行业的餐具产品。例如潍坊昌泰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康卫者一次性水晶餐具就是一种采用的PS材质的新型餐具产品,干净卫生。这种原材料是可以循环利用可再生的,急有利于人们的饮食健康,有节约了大量资源,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而相关部门应当大力扶植和推广一次性水晶餐具在内的多种有利于人们健康饮食的一次性餐具。
分享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29 15:10:54  【打印此页】  【关闭